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亿荣金属
查看: 10|回复: 0

碳钢中硫、磷元素导致的加工缺陷分析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233

主题

63

回帖

296

积分

初级锻造工

积分
296

优秀会员

发表于 昨天 09: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行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在碳钢的成分体系中,硫(S)和磷(P)通常被定义为有害杂质元素,其含量需严格控制(一般国标要求 S≤0.050%、P≤0.045%)。这两种元素虽在特定场景下(如易切削钢中适量添加硫)有少量利用价值,但在常规碳钢的车削、铣削等机械加工过程中,会通过改变材料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切削界面反应,引发多种加工缺陷,直接影响加工质量、效率及刀具寿命。以下将分别剖析硫、磷元素导致的具体加工缺陷。

一、硫元素导致的加工缺陷硫在碳钢中主要以硫化物夹杂(如 FeS、MnS)的形式存在,其熔点低(FeS 熔点约 1190℃,远低于钢的熔点 1538℃)、塑性差,且与铁基体的结合力较弱,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易成为应力集中源或切削界面的薄弱环节,进而引发以下加工缺陷:
(一)切削过程中的 “粘刀” 与 “积屑瘤” 加剧硫元素会降低碳钢的高温强度,同时硫化物夹杂在切削高温(车削时切削区温度可达 800-1200℃)下易软化、熔融,形成低熔点的粘性物质。这些物质会附着在刀具刃口或前刀面上,导致:
1、粘刀现象:软化的硫化物与刀具表面(尤其是硬质合金刀具的 Co 粘结相)发生化学吸附,使切屑与刀具前刀面的摩擦系数增大,切屑不易脱落,甚至出现 “切屑粘刀” 的情况。例如车削低碳钢(如 Q235)时,若硫含量超标(如 S>0.05%),粘刀现象会显著加剧,导致刀具前刀面形成厚厚的 “粘结层”,影响切削的连续性。

2、积屑瘤异常生长:硫化物的粘性特性会促进切屑底层金属与刀具前刀面的冷焊,加速积屑瘤的形成与生长。积屑瘤会改变刀具的实际切削角度,导致加工表面出现 “撕裂痕”(表面粗糙度 Ra 值可从正常的 1.6μm 升至 6.3μm 以上),同时积屑瘤脱落时还会带走刀具表面的涂层或基体材料,加剧刀具磨损。

(二)加工表面 “热脆” 开裂

硫元素引发的 “热脆” 是碳钢加工中典型的缺陷之一。由于 FeS 与铁基体形成的共晶组织熔点极低(约 988℃),在切削过程中,切削区的高温会使硫化物共晶熔化,形成液态薄膜,分布在铁基体的晶界处。当切削力(尤其是车削时的径向力、轴向力)作用于工件时,晶界处的液态薄膜无法承受应力,易产生微小裂纹;这些裂纹在后续切削过程中会不断扩展,最终导致加工表面出现网状裂纹或局部崩裂。

例如车削高硫含量的中碳钢(如 45 钢,S>0.04%)时,若采用较高的切削速度(如硬质合金刀具切削速度超过 250m/min),切削区温度升高,热脆开裂风险显著增加,加工后的钢管表面可能出现肉眼可见的裂纹,严重时甚至导致工件报废。
(三)切屑形态异常,断屑困难
硫化物夹杂会破坏切屑的连续性,导致切屑形态不规则,但同时也会因粘性增加导致断屑困难,具体表现为:
1、切屑 “带状过长”:低熔点的硫化物会使切屑在形成过程中不易发生塑性断裂,反而形成连续的长带状切屑。这种切屑会缠绕在刀具、工件或机床主轴上,不仅影响加工操作的安全性,还会刮擦已加工表面,造成 “二次损伤”(如表面划痕)。
2、切屑 “碎断不规则”:若硫化物夹杂分布不均,部分区域因硫化物含量高而脆性增加,切屑会在这些区域提前断裂,形成大小不一的 “碎块状切屑”;这些碎块在切削过程中易被高速旋转的工件甩出,或卡在刀具与工件之间,导致加工振动加剧,进而影响加工尺寸精度(如钢管的圆度误差从正常的 0.02mm 增至 0.05mm 以上)。

二、磷元素导致的加工缺陷
磷在碳钢中主要以固溶体的形式存在(少量形成 Fe₃P 化合物),其原子半径小,易富集在铁基体的晶界处,显著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脆性,降低塑性和韧性,在加工过程中主要引发 “冷脆” 及相关缺陷,具体表现如下:
(一)加工表面 “冷脆” 剥落
磷元素引发的 “冷脆” 与硫的 “热脆” 对应,主要发生在较低温度的加工场景(如常温车削、铣削,或加工薄壁碳钢无缝钢管时)。由于磷在铁基体中形成的固溶体硬度极高(如含磷量 0.1% 的碳钢,硬度可从正常的 180HB 升至 220HB 以上),且韧性急剧下降(冲击韧性可从正常的 60J/cm² 降至 30J/cm² 以下),在切削力作用下,工件表面易发生脆性断裂,导致:
1、表面 “剥落掉渣”:切削时,刀具刃口对工件表面的挤压作用会使表层金属因脆性过高而无法发生塑性变形,反而直接剥落形成 “渣粒”。例如车削高磷低碳钢(如 20 钢,P>0.04%)时,加工后的钢管表面会出现密集的小坑(直径约 0.1-0.5mm),表面粗糙度 Ra 值显著升高(可达 12.5μm 以上),无法满足密封、配合等表面质量要求。
2、“崩边” 或 “倒角开裂”:在加工碳钢无缝钢管的端面、倒角或螺纹时,由于磷元素导致的脆性,工件边缘易在切削力作用下发生崩裂,形成 “崩边” 缺陷(如倒角处出现缺口)。例如加工高磷高碳钢(如 T10 钢,P>0.03%)的螺纹时,螺纹牙型的顶部或侧面可能出现开裂,影响螺纹的承载能力和密封性。
(二)刀具 “磨粒磨损” 加剧,刃口崩损磷元素提高碳钢硬度的同时,也会使材料的 “切削抗力” 显著增加,具体表现为:
1、磨粒磨损加剧
:高磷碳钢的硬度升高,切削时切屑对刀具前刀面、后刀面的磨粒磨损作用增强。例如用高速钢刀具车削高磷中碳钢(45 钢,P>0.04%)时,刀具后刀面的磨损量会从正常的 0.1mm/10min 增至 0.2mm/10min 以上,刀具寿命缩短 50% 以上;若使用陶瓷刀具,由于陶瓷刀具本身脆性高,磨粒磨损会导致刃口出现 “微小崩口”,进一步影响加工表面质量。

2、刃口 “冲击崩损”:在断续切削(如车削带槽的碳钢钢管)或加工有夹杂物的高磷碳钢时,刀具刃口会承受周期性的冲击载荷。由于高磷碳钢的脆性大,切屑对刃口的冲击力度增加,易导致刀具刃口崩损(如硬质合金刀具的刃口出现缺口,尺寸约 0.05-0.1mm)。刃口崩损后,加工表面会出现 “波纹” 或 “台阶”,尺寸精度严重下降(如钢管的壁厚偏差从正常的 ±0.1mm 增至 ±0.2mm)。

(三)加工尺寸精度不稳定
磷元素导致的材料脆性增加,会使工件在加工过程中易发生 “弹性恢复” 异常,进而影响尺寸精度:1、“回弹” 导致尺寸超差:切削时,刀具对工件表面的挤压会使表层金属产生弹性变形;由于高磷碳钢的韧性低,弹性恢复能力下降,部分区域可能出现 “过度回弹” 或 “回弹不均”。例如车削高磷碳钢钢管的外圆时,若磷含量超标,加工后的外圆直径可能比设定尺寸大 0.03-0.05mm(因回弹导致),且同一工件不同位置的回弹量差异大,圆度误差显著增加。
2、“热变形后脆性断裂”:虽然磷不直接导致热脆,但高磷碳钢的导热性较差(磷会降低钢的导热系数,比正常碳钢低 10%-15%),切削过程中热量易在工件表层积聚,导致局部热变形;而热变形后,由于材料脆性高,无法通过塑性变形释放应力,易发生 “变形后断裂”,进一步破坏尺寸精度。
三、硫、磷元素协同作用加剧加工缺陷
在实际碳钢中,硫和磷通常同时存在,二者的协同作用会使加工缺陷更加严重:
1、“脆 - 粘复合缺陷”:磷导致的脆性使工件易开裂,硫导致的粘性使切屑易粘刀,二者结合会使加工表面同时出现 “裂纹” 和 “粘刀划痕”,表面质量极差。
2、刀具磨损 “双重加剧”:硫的粘刀现象会加速刀具的化学磨损,磷的磨粒磨损会加剧刀具的机械磨损,二者协同作用下,刀具寿命可缩短 60%-80%,加工成本显著增加。

综上,碳钢中的硫、磷元素通过不同机制引发加工缺陷:硫主要导致粘刀、热脆开裂及切屑异常,磷主要导致冷脆剥落、刀具磨粒磨损及尺寸精度不稳定。因此,在碳钢无缝钢管的生产与加工中,需严格控制硫、磷含量(如采用 “精炼脱硫”“脱磷” 工艺),同时根据材料成分调整加工参数(如高硫钢降低切削速度以减少热脆,高磷钢选择韧性更好的刀具以减少崩损),从而规避缺陷,保证加工质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