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行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1. 刚度:抵抗变形的能力刚度就像弹簧的“倔脾气”——你用力拉它,它会产生变形,但只要不拉断,松开手它就能弹回去。弹簧的劲度系数就是衡量刚度的指标:系数越大,弹簧越“倔”,越难被拉长或压缩。
刚性是刚度的“极致版”,比如物理学中的“刚体”,指理想状态下完全不变形的物体(比如你永远掰不弯的“钢铁侠战甲”)。
应用场景:机械轴设计时,刚度高能减少弹性变形,确保精密仪器稳定运转。
2. 强度:抗破坏的“硬汉指标”强度决定了材料在多大外力下会“崩溃”。比如:
石头抗压强度高,但抗拉强度低——你能轻松压碎石块吗?很难!但用绳子拉断它却容易得多。
粉笔一掰就断,说明它的抗拉强度极低。
强度分为抗拉、抗压、抗剪等类型,单位通常是“兆帕(MPa)”。如果材料强度不足,就像脆弱的树枝被大风折断,后果严重!
3. 硬度:表面抗刮擦的“铠甲值”硬度是材料表面的“防身术”,比如:手机屏幕用莫氏硬度衡量,普通玻璃容易被钥匙划伤,但蓝宝石玻璃能抗住金刚石(硬度10级)的“攻击”。
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材料,所以能轻松切割其他物体。
记住:硬度高≠强度高!玻璃硬度高但一摔就碎,橡胶硬度低却能承受冲击。
4. 弹性 vs 塑性:变形后能否“满血复活”弹性:像橡皮筋,拉伸后松开立刻恢复原状。
弹性好的材料(如橡胶)适合做减震零件。
塑性:像橡皮泥,捏成啥样就是啥样,外力消失后无法复原。塑料加工就是利用塑性变形,将颗粒塑造成任意形状。
5. 韧性:抗冲击的“缓冲高手”韧性是材料在断裂前吸收能量的能力。比如:安全头盔用高韧性材料制成,受撞击时通过塑性变形分散冲击力,保护头部。
玻璃韧性差,一敲就碎;而尼龙绳韧性极佳,能承受反复拉扯。
6. 挠度:弯曲变形的“弯曲值”挠度指材料受力时的弯曲程度。比如桥梁的挠度过大,会让人感觉“晃悠”,甚至影响结构安全。工程师设计时会限制挠度,确保建筑稳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