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807|回复: 1

[分享] 合金元素对不锈钢耐腐蚀性的影响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41

主题

17

回帖

58

积分

初级锻造工

积分
58
发表于 2024-2-21 05:52: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行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不锈钢不易生锈,但不锈钢也会生锈。不锈钢不容易生锈与不锈钢的成分有很大的关系。不锈钢的成分中除了铁外,还有铬、镍、铝、硅等。一般的不锈钢含铬量一般不低于12%,高的甚至达到18%。钢中加入铬等元素后,就能改变钢的性能,如例钢的分子结构更均匀,在钢的表面更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等,从而大大提高不锈钢耐腐蚀的能力。所以不锈钢能抵抗火、水、酸、碱和各种溶液对它的腐蚀,不生锈。科学家发现,钢的内部结构越均匀,各种组成成分就联系得越紧密,腐蚀物入侵就越困难,再加上表面又附着一层氧化物保护膜,就像给钢铁穿上盔甲一样,自然就不容易生锈了。

不锈钢为什么也生锈? 当不锈钢管表面出现褐色锈斑(点)的时候,人们大感惊奇:认为“不锈钢是不生锈的,生锈就不是不锈钢了,可能是钢质出现了问题”。其实,这是对不锈钢缺乏了解的一种片面的错误看法。不锈钢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生锈的。 不锈钢具有抵抗大气氧化的能力——即不锈性,同时也具有在含酸、碱、盐的介质中耐腐蚀的能力——即耐蚀性。但其抗腐蚀能力的大小是随其钢质本身化学组成、加互状态、使用条件及环境介质类型而改变的。如304钢管,在干燥清洁的大气中,有绝对优良的抗锈蚀能力,但将它移到滨海地区,在含有大量盐份的海雾中,很快就会生锈了;而316钢管则表现良好。因此,不是任何一种不锈钢,在任何环境下都能耐腐蚀, 不生锈的。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41

主题

17

回帖

58

积分

初级锻造工

积分
58
 楼主| 发表于 2024-2-21 05:58: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合金元素对不锈钢耐腐蚀性的影响


铬是决定不锈钢耐蚀性的主要元素,当铬含量(原子比)达到1/8、2/8….时,铁的电极电位就跳跃式地增加,耐蚀性也随之提高。铬元素是α稳定化元素。铬的氧化物比较致密,可形成耐蚀的保护膜。

碳和氮
碳能强烈地稳定奥氏体,稳定奥氏体的能力约为Ni的30倍;同时,又是不锈钢强化的主要元素;碳与铬能形成一系列碳化物,使不锈钢的耐蚀性受到严重影响;同时碳会使不锈钢的加工性能和焊接性能变坏,使铁素体不锈钢变脆,因此在不锈钢的生产中和开发中,碳的应用和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在含碳量较低,含铬量较高时,会获得铁素体组织;当含碳量较高,含铬量较低时,会得到马氏体组织。在铬不锈钢中,当含铬量在17%以下时,随着含碳量的增加,可以获得基体为马氏体的不锈钢。当含碳量较低,含铬量在13%时,就可以获得铁素体不锈钢。当含铬量从13%增加到27%时,由于铬含量增加,稳定铁素体的能力增加,钢中碳含量相应的增加(从0.05%到0.2%),仍能保持铁素体基体。


镍是不锈钢中3个重要元素之一,镍能够提高不锈钢的耐蚀性;镍还是γ相稳定化元素,是不锈钢中获得单相奥氏体和促进奥氏体形成的主要元素。镍能有效地降低Ms点,使奥氏体能保持到很低的温度(-50℃以下)不发生马氏体转变。

镍含量的增加会降低C、N在奥氏体钢中的溶解度,从而使碳氮化合物脱溶析出的倾向增加。随着镍含量的提高,产生晶间腐蚀的临界含碳量降低,即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增加。镍对奥氏体不锈钢的耐点腐蚀及缝隙腐蚀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镍还可以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高温抗氧化性能,这主要与镍改善铬的氧化膜的成分、结构和性能有关,但镍的存在会降低钢的抗高温硫化性能。


锰是比较弱的奥氏体形成元素,但具有强烈稳定奥氏体组织的作用。锰在奥氏体不锈钢中部分替代Ni,2%Mn相当1%Ni。锰也能提高铬不锈钢在有机酸如醋酸、甲酸和乙醇酸中的耐蚀性,而且比镍更有效。当钢中Cr含量大于14%时,仅靠加入Mn无法获得单一的奥氏体组织。由于不锈钢中Cr含量大于17%时才有比较好的耐蚀性,因此工业上已应用的Mn代Ni的奥氏体不锈钢主要是Fe-Cr-Mn-Ni-N型钢,如12Cr18Mn9Ni5N等,而无镍的Fe-Cr-Mn-N奥氏体不锈钢的用量较少。


氮元素在早期主要用于Cr-Mn-N和Cr-Mn-Ni-N奥氏体不锈钢中,以节约Ni元素。近年来氮已经成为Cr-Ni奥氏体不锈钢的重要合金元素。

在奥氏体不锈钢中加入氮,可以稳定奥氏体组织,提高强度、耐腐蚀性能,特别是局部耐腐蚀性能,如耐晶间腐蚀、点腐蚀和缝隙腐蚀等。在普通低碳、超低碳奥氏体不锈钢中,可以改善抗晶间腐蚀性能,其原因是氮影响敏化处理时碳化铬的析出过程,提高了晶界的铬浓度。在高纯奥氏体不锈钢中,没有碳化铬的沉淀析出。此时氮的作用有:一是氮增加钝化膜的稳定性,降低平均腐蚀率;二是含氮高的钢中虽有氮化铬析出,但氮化铬的沉淀速度很慢,敏化处理不会造成晶间贫铬,对晶间腐蚀影响很小。氮对磷在晶界偏聚有抑制作用,可以提高钢的耐晶间腐蚀作用。

目前应用的含氮奥氏体不锈钢主要以耐腐蚀为主,同时具有较高的强度;可以分为控氮型、中氮型和高氮型3种类型。控氮型是在超低碳(C≤0.02%~0.03%)Cr-Ni奥氏体不锈钢中加入0.05%~0.10%N,用以提高钢的强度,同时优化钢的耐晶间腐蚀和耐应力腐蚀性能;中氮型含有0.10%~0.50%N,在正常大气压条件下冶炼和浇注;高氮型氮含量在0.40%以上,一般在增加压力的条件下冶炼和浇注,主要在固溶态或半冷加工态下使用,既具有高强度,又有耐腐蚀性。目前氮含量达到0.8%~1.0%水平的高氮奥氏体钢已获得实际应用并开始工业化生产。

钛、铌、钼及稀土元素
钛和铌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可优先于铬同碳形成碳化物,防止晶间腐蚀,提高耐蚀性。钛和铌的加入必须与钢中的碳保持一定的比例。

钼能提高不锈钢的钝化能力,扩大其钝化介质范围,如在热硫酸、稀盐酸、磷酸和有机酸中。含钼的钝化膜在许多介质中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不易溶解。可防止Cl-对钝化膜的破坏,所以含钼不锈钢具有抗点腐蚀的能力。

稀土元素如Ce、La、Y等加入到不锈钢中,可以微量固溶在基体中,净化晶界,变质夹杂物,均匀组织,减少析出物的析出及在晶界的偏聚,从而改善钢的耐腐蚀性和力学性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