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25-9-12 08: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薄壁锻件刚性差,切削时的切削力、夹紧力、热应力易导致 “让刀”“翘曲”“变形回弹”,需从 “装夹、切削参数、路径规划” 三方面优化:
1. 装夹方案:“柔性夹紧 + 辅助支撑”
核心原则是 “均匀受力、减少约束”,避免局部夹紧力过大导致塑性变形:
柔性夹紧:采用 “真空吸盘”(适用于平面类薄壁件)、“弹性卡爪”(适用于筒类薄壁件)或 “聚氨酯支撑块”,增大接触面积(接触面积≥夹紧区域的 80%),降低单位面积夹紧力(一般≤5MPa)。
辅助支撑:对长径比>5 的筒类件、壁厚<3mm 的平板件,需增加 “可调节机械支撑”(如液压顶针、气动支撑)或 “可溶性支撑”(如低温蜡、水溶性树脂),支撑位置避开切削区域,防止振动与变形。
示例:加工铝合金薄壁端盖(壁厚 2mm,直径 300mm)时,采用 “真空吸盘 + 3 点气动辅助支撑”,夹紧力控制在 3-4MPa,变形量可控制在 0.1mm 以内。
2. 切削参数:“低力、低温、高速”
通过优化参数减少切削力与切削热,降低应力诱导变形:
刀具选择:优先使用 “超细晶粒硬质合金刀具”(如 WC-Co 合金,硬度 HRA92 以上)或 “金刚石刀具”(适用于有色金属),刀具前角取 15°-20°,后角取 8°-12°,减少切削阻力;刃口需进行 “钝化处理”(刃口半径 0.05-0.1mm),避免崩刃导致的切削力波动。
3. 切削路径:“对称、渐进、逆变形”
通过路径规划引导应力均匀释放,避免局部应力集中:
对称加工:对对称结构件(如圆盘、圆筒),采用 “对称切削路径”(如从中心向四周、从两端向中间),使两侧应力同步释放,减少翘曲;例如加工薄壁圆筒时,采用 “分层环切 + 对称进刀”,每层切削后沿圆周均匀退刀。
渐进式去余量:避免 “一次性切除大余量”,采用 “多次走刀、逐步减薄” 模式,例如壁厚从 10mm 加工至 2mm 时,分 5-6 次走刀,每次去除 1.5-2mm 余量,每 2 次走刀后暂停 10-15min,让应力自然释放。
逆变形补偿:根据前期加工变形规律(如薄壁平板加工后易 “中间上凸”),在编程时预设 “反向变形量”(如在毛坯上预制 0.1-0.2mm 的下凹量),抵消后续变形回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