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96|回复: 2

[交流] 如何设计模具结构会更合理?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19

主题

14

回帖

33

积分

初级锻造工

积分
33
发表于 2025-3-26 11: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行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怎样设计脱模斜度、圆角半径等参数,既能保证锻件顺利脱模,又能避免应力集中导致模具开裂?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20

主题

15

回帖

37

积分

初级锻造工

积分
37
发表于 2025-3-30 17: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设计锻模脱模斜度和圆角半径时,需综合考虑材料特性、锻件结构、模具寿命和生产效率。以下是具体设计原则和建议:
一、脱模斜度设计
作用:便于锻件冷却收缩后脱模,避免拉伤或卡模。
设计原则:
材料类型:
钢 / 钛合金:脱模斜度一般为 1°~3°(外表面可小至 0.5°,内表面需更大)。
铝合金 / 镁合金:斜度可降低至 0.5°~1.5°,因材料收缩率较小。
复杂锻件:增加斜度至 3°~5°,避免深腔结构脱模困难。
锻件结构:
高度 / 深度:高锻件需更大斜度(如高度>100mm 时建议≥2°)。
分型面位置:避免斜度方向与分型面冲突,优先沿脱模方向设计。
表面质量:
斜度过小可能导致脱模阻力增大,需配合良好的润滑(如石墨乳)。
二、圆角半径设计
作用:减少应力集中,防止模具开裂,同时改善金属流动。
设计原则:
内圆角(R 内):
建议 R 内 ≥ (1/3~1/2) 壁厚,例如壁厚 10mm 时,R 内≥3~5mm。
避免尖角(R 内<1mm),尤其在模具转角处需平滑过渡。
外圆角(R 外):
通常取 R 外 ≥ 1~2mm,具体根据锻件尺寸调整。
外圆角过大会增加机加工余量,需平衡成本与性能。
材料强度:
高强度材料(如钛合金)需更大圆角(R 内≥壁厚的 1/2)。
铝合金等低强度材料可适当减小圆角。
三、综合优化建议
仿真验证:
使用有限元分析(如 DEFORM)模拟金属流动和应力分布,验证脱模斜度和圆角的合理性。
脱模方向优化:
优先设计直壁脱模,避免侧向抽芯结构,减少模具复杂度。
模具材料匹配:
选用高强度模具钢(如 H13),并通过表面处理(如氮化)提高抗疲劳性能。
工艺补偿:
对复杂锻件可预留少量机加工余量,通过后续加工修正斜度或圆角误差。
四、典型案例参考
汽车连杆锻模:脱模斜度 2°~3°,内圆角 R5~8mm,外圆角 R2~3mm。
铝合金轮毂:脱模斜度 1°~1.5°,内圆角 R3~5mm,外圆角 R1~2mm。
通过合理匹配脱模斜度和圆角半径,可显著提升锻件质量和模具寿命。实际设计中需结合具体工况动态调整参数,并通过试模验证优化。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32

主题

26

回帖

58

积分

初级锻造工

积分
58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楼回复的很详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