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行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一、总体原则
1. 质量源于市场:始终遵从客户导向,产品或服务是以满足客户要求为基础,以增强客户满意为导向!
2. 质量来自领导:质量是自上而下的!①质量管理工作推进成效往往取决于最高管理者对质量的认知;②产品(服务)质量来自于管理者“定义质量”的程度。
二、质量定位
3. 质量部门价值:质量管理归根结底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其根本目的仍是“持续赢利”,即包括提升客户满意,降低内外部成本,提升效率等;基于此认知,质量应是为生产(运营)而服务,以助企业(工厂)更好的创造利润;换言之,质量工作应充分围绕客户需求、公司需求、上层需求及横向部门的需求而施加“服务内容”,以确保服务对象是满意的。
4. 质量管理风格:既要让人感知到你的善意(一心为公,提供帮扶),更要在适当时不失强势,坚守质量信仰(参考郑板桥的《竹石》),质量工作才能赢得更多尊重…;推荐的通用性风格---坚持原则,适当强势;灵活把控,互利共赢!
5. 质量功能展开:质量功能的活用应结合当前企业的发展阶段与内部管理环境因地制宜; 企业标准化程度愈高/创新能力愈强,侧重于做质量服务,包括质量文化、质量教育、质量活动、质量工程等;反之,则应倾向于强化检出力、完善标准化、单纯性质量监督与改善等功能。
三、质量控制
6. 质量控制原理:定义质量——建立过程标准化,并确保标准被有效执行,以维持现有(定义的)质量水平,仅能控制系统的偶发性缺陷。
7. 质量控制本质:对质量变异的源头(5M1E)采取一系列的监控措施,最大限度的发现问题,制止不合格扩散/流转。质量控制的关键词:不让不良流入下工序。
8. 质量控制方法:①监督方式——由管理者(质量人)不间断的重复实行监督/检查、纠正/教育,让不执行的人付出代价(必要时),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②异常处理步骤—纠正不合格(品),纠正不合格(品)的原因,仅此两步!(质量控制之“处罚“的推导逻辑:强制性约束手段—规范行为—养成习惯—执行意识)。
四、质量改进
9 质量改进原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协调有关方原因分析,验证真因,拟定/评估措施,追踪措施落地,验证有效性;)—预防问题(改善成果标准化)。依此循环突破原有质量水平,以消除系统性问题。
10. 质量改进本质:重新定义质量(提升/完备过程标准),并持续实行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的终点仍是回归到质量控制的层面。质量改进关键词:提升/完备标准。
11. 质量改进方法:①开展途径—跨部门形式的“突破式”改进,内部人员日常性质的“渐进式’改进;质量人在质量改进中发挥的功能应是牵头组织、搭建平台以及推动督促等,以促进改善达成。②实施步骤—纠正不合格(品)的原因,纠正不合格(品)的潜在原因,如此循环!
五、质量保证
12. 质量体系原理:建立及维持一种质量秩序,并持续改进(致力于设计正确的做事方法),使其更好的与现实操作相融合(确保用正确的方法做事),不让问题发生。
13. 质量激励原理:产品(服务)质量取决于工作质量,而工作质量则主要取决于人的因素,建立对相关责任方以质量与经济/行政手段相挂靠的形式,从根本上激发其一次性做好质量的意愿。
14. 质量管理文化:品管大师石川馨提到“质量始于教育,终于教育“,这包括对人的意识、技能,以及质量管理方法均需要实行长期教育和普及,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至全员……;只有当人素养(意识与技能)提升了,质量相对更可靠,理想状态是无需任何监督时,也能产出好的质量!(质量保证之“教育“的推导逻辑:长期性教育—改变心态—改变行为—养成习惯—形成文化)。
15. 质量管理终极:全面规范流程(标准完备性),不断提升人的素质(标准遵守性),最终实现企业经营成本的降低,产品可信度的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