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行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1、要求全检实际上没有全检
这一条,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全检人员有意不检,一种是检验前后产品标识不清,全检人员误以为检验了。
避免第一种现象出现,要做好工时计算给检验人员足够的检验时间;避免第二种现象出现要做好现场整理整顿和产品标识。如果要求全检实际上没有全检的现象普遍存在,要么是生产线管理者装糊涂,要么是真糊涂。
2、按要求全检,不合格品漏出去了
不仅靠人的感官检验的项目会有不合格品流失,即便使用设备检验,也有可能会有不合格品流出。
30年前公司生产硬磁盘驱动电机,每个月都有反转的不合格品从客户返回。公司生产线全数检验电机回转方向为什么还会有回转方向错误的产品流出?
用反转不合格品在生产线多次测量,大约有10%的概率设备显示合格。
这件事最终由技术人员调整了测量设备使测量精度更高。
后来导入了MSA,无论人工测量还是设备测量都可以通过MSA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评估测量系统是否合格。
3、检出来的不合格品又混进去了
即使不合格品在检验工序被发现,后续还有可能混入。
本文开头生产主任签字的不合格品流出到客户就是一个很好的事例。检出的不合格品混入原因很多:不合格品标识不清,不合格品处理流程不当都有可能造成不合格品混入。
不如,为了减少不合格品检验人员有时会反复对不合格品进行测量,只要有一次合格就放行,有的公司是安排班长或其他人员对不合格品进行再确认,合格就放行。
上述操作都有可能造成发现的不合格又被当成合格品流失。
4、检验完后,后工序发生变化
有的特性在检验完后可能发生变化,比如外观伤痕或锈,检查后操作或保存不当可能会发生。有的特性项目如电机噪音或振动等有时也会在检验后又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