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行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一、核心概念解析定义:材料或结构在弹性阶段抵抗变形的能力,由弹性模量(Young's modulus, E)表征。数学表达: σ=E⋅ε(单轴应力状态下的胡克定律) 关键参数: 拉伸刚度 EA(轴向刚度) - 弯曲刚度 EI(截面惯性矩×弹性模量)
- 扭转刚度 GJ(极惯性矩×剪切模量)
二、关键区别对比表
术语对照表(ASTM标准)
三、工程应用要点- 选材逻辑:
- 需要高承载:优先考虑强度
- 控制变形量:重点考察刚度
- 冲击环境:必须保证韧性
- 精密配合:严格限制塑性变形
- 矛盾关系:
- 强度↑通常导致塑性↓(强度-塑性悖论)
- 硬度↑往往伴随韧性↓(如陶瓷vs橡胶)
- 弹性模量是材料本征属性,热处理影响小
- 失效判断:
- 刚度不足→功能失效(如机床主轴过度弯曲)
- 强度不足→安全失效(如螺栓断裂)
- 韧性不足→脆性断裂(如低温船舶钢板)
四、记忆口诀"刚抗变形强抗断,硬抵压痕挠量算;
弹复原状塑永变,韧吸能量刚结构。"
通过理解这些指标的本质差异和相互关系,可以更科学地进行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工况,建立包含多个指标的评估矩阵进行综合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