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10-13 10:52: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 第二相粒子的作用:
- 阻碍晶粒长大并促进形核:材料中可能存在一些第二相粒子,在高温下这些粒子会弥散分布在晶界处。随着保温时间延长,这些粒子会阻碍晶界的迁移,使得晶粒长大受到抑制。当这种阻碍作用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促使新的晶粒在一些能量较高的区域形核,新形成的晶粒尺寸会相对较小,从而导致整体晶粒尺寸变小。例如,铝基合金中添加的Mg₂Si粒子可以促进再结晶形核,细化晶粒组织。
2. 晶界迁移的变化:
- 晶界迁移方向反转:在保温初期,晶界会向着降低表面能的方向迁移,导致晶粒逐渐长大。但随着保温时间进一步延长,晶界处的杂质、缺陷等因素会影响晶界的能量状态。当晶界能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晶界迁移的方向可能会发生反转,使得一些大晶粒分解成小晶粒,从而出现晶粒变小的现象。
- 局部应力导致晶界弯曲:在高温下,材料内部可能会产生局部的应力集中。这些应力会使晶界发生弯曲,增加晶界的曲率。晶界曲率的增加会提高晶界的迁移速率,但同时也会导致晶界的不稳定性增加。在保温时间延长的最后阶段,这种不稳定性可能会促使晶界破裂并形成新的小晶粒。
3. 动态再结晶的发生:
- 变形储存能释放:如果材料在加热前经历过冷加工等过程,会在材料内部储存一定的变形能。在高温保温过程中,这些变形能会逐渐释放,为动态再结晶提供驱动力。随着保温时间延长,动态再结晶的程度不断增加,新形成的晶粒会不断取代原来的大晶粒,导致晶粒尺寸变小。
- 位错运动和交互作用:在变形过程中产生的位错会在高温下发生运动和交互作用。位错的运动和堆积会形成位错墙等结构,这些结构会将原来的大晶粒分割成小的区域。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这些小区域可能会发展成为新的晶粒,从而使晶粒尺寸变小。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