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782|回复: 0

高钛铁水对转炉操作的影响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129

主题

48

回帖

177

积分

中级锻造工

积分
177
发表于 2024-10-3 15:27: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行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钛矿或钛球进行高炉护炉操作已是高炉操作者常用的护炉方法。但是当铁水钛升高到0.12%--0.28%,对炼钢工序的操作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转炉冶炼工序渣料消耗、钢铁料消耗增加,溅渣护炉效果变差。因此,研究针对含钛铁水的冶炼技术,对降低冶炼成本、减轻或消除铁水钛含量升高对炼钢操作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钛铁水对转炉操作的影响       
1、在转炉冶炼过程中,钛优先于硅氧化,形成钛的氧化物(Ti02)进入渣中,使得炉渣熔点降低,黏度增加;使炉渣难以化透,造成转炉终点钢--渣不能充分分离,使钢铁料消耗升高。     

 2、Ti02易与Ca0 结合,导致白灰利用率降低,冶炼终点磷、硫超标频次增加。       

3、造成补吹炉次增多,钢水过氧化,转炉炉渣中Fe0含量高,恶化了溅渣护炉效果。     

 4、此外,粘稠炉渣附着在炉口内侧,造成炉口变小,废钢入炉困难,给生产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二、冶炼高钛铁水优化方案

对于高钛铁水,主要解决炉渣黏,过程渣化不透,脱磷效果差,终点钢--渣不分离等问题,优化方案如下:       
1、冶炼前期采用高枪位操作,同时加入Fe0 物料,前期高枪位操作增加渣中 Fe0含量,加速石灰熔化,同时加入大批量块矿,保持渣中较高的Fe0含量,即按照铁质成渣途径控制,可增加炉渣流动性,便于倒掉高Ti02 的黏稠炉渣。       

2、中、后期操作关键是化渣,要配加适量的钢渣或铁豆或块石提高渣中Fe0含量,辅助白灰和白云石的融化,提高炉渣的脱磷脱硫能力,而且枪位按高到低控制。       

3、造渣方式的改进。为了保证炉渣的脱磷脱硫效果,应将含有Ti02的炉渣倒出,避免冶炼后期影响磷、硫的去除,即采用双渣操作。由于钛优先于硅氧化,冶炼前期钛即完全氧化,待钛完全氧化后,将含有Ti02的炉渣排除,重新造渣,即可避免Ti02增加炉渣的黏度、降低白灰利用率的问题。   
   
4、倒渣时机的选择。研究显示,在含钛铁水的吹炼过程中,钛氧平衡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温度升高,氧对钛的氧化能力降低。而铁水中钛元素选择氧化的转化温度为1340℃--1400℃,因此,在转炉冶炼过程中,吹炼前期是去除钢中钛的有利阶段。对于60吨转炉而言,倒炉温度平均在1370℃左右,落在1340℃--1400℃温度区间内,因此倒渣时机选择在吹炼1/4时刻,炉内渣发泡后稳定控制30秒以上为最佳。

 5、倒渣后的操作优化。倒渣后碱度应控制在2.8--3.2,根据钢种磷含量要求适当调整,低磷钢按照上限控制。白云石加入量按终点炉渣中Mg0含量为10%--11%控制,从而满足溅渣护炉要求。     

 6、后期冶炼操作的重点是化渣。因炉渣中Si02含量低,因此在二次吹炼初期就要配加适量的含铁化渣剂提高渣中Fe0含量,辅助白灰和白云石融化,提高炉渣的脱磷脱硫能力,而且位按高到低控制。 
 
7、热平衡计算方法的改进。钛在转炉冶炼过程中氧化放热,当铁水中钛含量在0.10%-0.20%时,发热量较大,因此在计算热平衡时必须考虑此部分的热量增加,才能准确控制终点温度。现场操作时,可按钛和硅在转炉冶炼过程放热量一致进行对待,在热平衡计算时应综合考虑铁水中的钛和硅含量,在装入制度上做适当调整,即调整废钢和冷却剂的使用量,同时兼顾前期放渣对温度的影响,才能准确控制冶炼终点温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